高嵇波个人书画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新闻=> 一个加拿大摄影家眼中的“大中国”
发布日期:[2008-11-09 23:38:07]    共阅[1148]次
    

    伯汀斯基
伯汀斯基摄影作品

伯汀斯基摄影作品

伯汀斯基摄影作品

伯汀斯基摄影作品

  爱德华·伯汀斯基是加拿大最具盛名的摄影家之一。他使用大画幅相机进行拍摄,作品以真实的工业场景为主题,在拍摄的过程中,不仅擅长抓住在社会巨大变革过程中工厂等极具震慑力的场景,同时又捕捉到其中的细微之处。2002年到2005年期间,爱德华·伯汀斯基深入到中国众多工业区,从一个新鲜的视角用镜头捕捉中国当今社会与经济正在经历的巨大变革。在他的镜头下,那些我们曾经如此熟悉的中国场景变得“陌生”又鲜活,真实又让人忐忑。

  巨幅照片记录以“进步”之名被破坏的风景

  作为爱德华·伯汀斯基首次在中国举办的展览,此次《中国》展览中展出的作品涉及三峡大坝、煤矿、炼钢厂、造船厂、回收站和壮观的制造车间等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厂区。在这些照片中,我们看到:超大型的现代化生产车间内,许许多多穿戴一模一样的工人在埋头工作;大型的标准化建制的厂区内,穿着工作服的工人整齐分组列于道路两侧接受训导;镜头俯视下的烙满工业化印记的造船厂;类似航拍效果的星罗密布的城市……几乎在每一幅照片中,伯汀斯基都用俯拍的视角,用远景、全景呈现“大型”的效果。人在巨幅的照片中被忽略得面目不清,而类似车间、厂区这些巨型的工业化的痕迹则被冰冷而真实地再现。

  “世界正承受着我们成功背后的痛苦”

  作为一名风景摄影师,伯汀斯基的镜头对准的不是树木、河流、美景,而是工业以及工业带给环境的改变。他的照片具有令人震惊的记录的特征。“工业改变的自然风景是我工作的一个恒久主题。” 爱德华·伯汀斯基说。为了用镜头语言思考人类带给环境的改变,他寻找细节丰富、规模宏大、意义深长的主题场景拍摄,像废品回收场、煤场、矿场、炼油厂等与日常生活较少接触,实际却息息相关的地方。

  “我们总被欲望驱使,希望过有钱滋润的生活,然而总有一天,我们将自觉或不自觉地认识到,世界正承受着我们成功背后的痛苦。一方面我们因为消费而依赖于自然资源的消耗,另一方面我们希望生活的地球健康发展。这些图像正是我们时代矛盾的映照。”

  从中国新兴出口加工业的工人到三峡大坝项目的建筑,从煤矿到城市夜总会,伯汀斯基把镜头对准中国飞速的工业化进程中被忽略的影像,记录了中国这个领土广阔、人口超载的国家因谋求发展而付出的巨大代价,也透露着对于正在急切地步入“世界工厂”的中国的忧虑。但是,这种忧虑绝不仅仅是对中国的忧虑,更是一个日益全球化的世界面对一个共同的迫在眉睫的危机的忧虑。

  摄影过程被跟拍成纪录片获大奖

  观众常常把伯汀斯基的作品视作环保运动的一部分,但是伯汀斯基却说这并非他的初衷。对于在作品中主要表现工业风景,伯汀斯基说他的目的既不是赞扬工业,也不是谴责。“我想通过画面说:‘看,我正在以一种允许人们去观看并诠释的方式展示它。’”伯汀斯基说。

  但是,无论如何,伯汀斯基那些透露着冷意的“现代化”场景的照片却为人们理解“发展”的含义提供了新的维度。他那些沉默着的影像使你能够看到那些应该为之负责却永远看不见的地方。“我们这个时代的新风景是我们改变的风景,是我们以进步的名义所破坏的风景。”他说。

  纪录片《人造风景》则跟踪拍摄了伯汀斯基拍摄这些照片的过程。这部在2006年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获得纪录片大奖的影片由詹妮弗·贝齐沃尔(Jennifer Baichwal)拍摄,她跟随以拍摄工业风景著名的摄影师伯汀斯基深入到中国福建的工厂区和回收工业垃圾的乡村工场、四川境内的三峡大坝、天津的煤矿基地、上海的新富人家和穷困弄堂以及船厂等地,全程记录伯汀斯基的中国旅程。

  对话爱德华·伯汀斯基:

  “我的照片只是对世界的提醒”


  广州日报:您的大部分照片都是关于工业以及人和环境的关系,为什么会关注这样的主题?和您的成长环境、个人经历有关系吗?

  爱德华·伯汀斯基:我的父亲就是工人,他在加拿大的汽车工厂上班。我小时候经常去我父亲工作的工厂玩。等我上了大学学摄影后,为了找到能支付高昂学费的工作,我也在那家工厂做过工,之后也在北安大略的矿场打过工。从那时起,我就有兴趣拍摄那些工厂。

  广州日报:您拍摄了很多中国大型工厂的照片,是什么吸引您来到中国,并且把镜头对准那些陈旧工厂中的人、废弃的传播、巨型的车间等?

  爱德华·伯汀斯基:年轻时,我在加拿大的工厂工作过,并且对于拍摄工厂充满兴趣。但是在我们国家,很多工厂正在关闭,并被迁移到了中国。所以我决定来中国拍摄这些工厂。

  我的兴趣在于人和自然世界的关系,以及工厂加工取自自然的原料和把它们变成消费品之间的关系。许多西方人听说过中国惊人的发展速度,并且知道中国是新兴的世界制造商,但是却很少有影像展现这一点。于是,我就尝试着拍摄了这些景象。

  广州日报:您什么时候第一次来中国?对中国的印象如何?

  爱德华·伯汀斯基:我第一次到中国是在2002年,去了三峡大坝。之前就知道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是直到到了中国才能真切感受到。我感到中国发展的步伐太快了,对环境没有足够的重视。当我看到长江水的浑浊时非常震惊,我为中国人感到忧虑,因为环境的承受能力非常有限,否则就会走向反面。这么多人给环境施加压力,这么多工厂制造污染,加上如此多的新车——仅仅想想看就可以发现忧虑是显而易见的。

  广州日报:当您还是孩子时,您觉得中国是怎样的?当您来到中国时感觉真实的中国和您的想象一致吗?

  爱德华·伯汀斯基:当我还是孩子时,我的确想象过中国,但是那多是著名的历史形象的感觉:长城、小村庄、许多许多自行车,没有汽车……当我第一次来到中国,我真的没有料到会看到这么现代化的一个中国。

  广州日报:通过您的照片,您想说的是什么?

  爱德华·伯汀斯基:中国在当今的世界上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中国发生的一切会影响到每一个人。这种影响以很多种方式在进行:经济、政治以及环保意识等。

  广州日报:您得到过很多奖项,什么奖对您来说是最重要的?为什么?

  爱德华·伯汀斯基:我的图像讲述人类和自然以及和地球的关系的故事。因为这些作品,我获得了很多荣誉。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奖项是我的祖国颁给它的公民的加拿大杰出贡献荣誉勋章。因为这个奖是用作奖励对他们的国家有文化贡献的人的。

  广州日报:2005年您曾获得TED大奖。这是一个倡导通过思想改变世界的奖项。您觉得图片是否可以改变世界?

  爱德华·伯汀斯基:图片不能改变世界。我的图片只是对世界的提醒,不要随意改变自然。我拍的中国图片并不是一个外来者居高临下的观察。而是想让人们明白,对抗自然所隐藏的危险。

  爱德华·伯汀斯基简介:

  爱德华·伯汀斯基1955年出生于安大略省的圣凯瑟琳,毕业于多伦多瑞尔森工业大学并获得摄影艺术专业的学士学位。他关于全球工业风景的影像作品被美国、欧洲和亚洲等世界15大博物馆展出并收藏,包括加拿大国家博物馆,法国国家图书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及古根海姆博物馆。

  1985年爱德华·伯汀斯基成立了多伦多影像工作室;曾获得TED大奖;2004年荣获阿尔勒国际摄影节人类贡献奖;介绍爱德华·伯汀斯基创作过程的影片《人造风景》在多伦多国家电影节获最佳加拿大纪录片奖;2006年他获得加拿大杰出贡献荣誉勋章,奖励他在摄影事业上的成就。

  爱德华·伯汀斯基个人摄影作品展——《中国》

  展览日期:2008年10月26日 至 2009年1月2日

  展览地点:巴黎·北京摄影空间

 
【 字体: 】【打印此页】 【返回】【顶部】【关闭